當前位置: 首頁 ? 資訊 ? 行業(yè)資訊 ? 人物事跡 ? 正文

從荒灘到綠洲:在雅魯藏布江畔,他們種下萬畝核桃林

發(fā)布日期:2025-06-18??來源:新華社??作者:劉洲鵬 盧丹陽 蔣夢辰??瀏覽次數:59
放大字體??縮小字體
核心提示:在西藏自治區(qū)山南市加查縣扎西定崗村蜿蜒的山路上,長江大學西藏高原核桃產業(yè)研究所劉利平博士穿著迷彩外套、牛仔褲,麻利地從上衣上取下標簽,細心貼在剛嫁接的核桃樹枝上。劉利平和村民在扎西定崗村為核桃樹標記標簽(5月24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莊云凱 攝劉利平說,2020年初次進藏時,她震驚于加查縣隨處可見的核桃古樹——3657棵千年核桃構成了青藏高原特有的核

在西藏自治區(qū)山南市加查縣扎西定崗村蜿蜒的山路上,長江大學西藏高原核桃產業(yè)研究所劉利平博士穿著迷彩外套、牛仔褲,麻利地從上衣上取下標簽,細心貼在剛嫁接的核桃樹枝上。

劉利平和村民在扎西定崗村為核桃樹標記標簽(5月24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莊云凱 攝

劉利平說,2020年初次進藏時,她震驚于加查縣隨處可見的核桃古樹——3657棵千年核桃構成了青藏高原特有的核桃古樹群。加查縣的核桃種植歷史已逾千年,但長期以來,村民們守著寶貴的核桃古樹資源,卻缺乏科學的栽培管理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支持。

“以前我們不會種,巴掌大的地方種了上百棵,人都走不進去,種出來的核桃樹又瘦又小,賣不出去?!痹鞫◢彺妩h支部書記其律告訴記者,“核桃林的生態(tài)價值也發(fā)揮不出來,當時沿江也是一片荒灘,大風一來路都看不清?!?/p>

2021年3月,湖北省“十四五”科技援藏項目啟動,劉利平跟隨團隊奔赴高原,全身心投入到當地良種選育、繁育以及栽培管理等工作之中。

劉利平將調研開展在田間地頭,常年穿梭在加查有核桃分布的27個行政村?!耙婚_始我們沒少吃‘閉門羹’,老百姓不理解我們工作的意義,對我們三番五次的‘登門打擾’很反感?!眲⒗交貞洠敃r她工作包里除了采集數據的工具,總是裝著給村民孩子的糖果,借此拉近與村民的距離。

技術人員在扎西定崗村為村民示范核桃樹嫁接(5月24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莊云凱 攝

隨著時間的推移,劉利平的堅持和真心讓村民轉變了態(tài)度。崗巴村村民貴桑家就有一棵核桃古樹?!霸静恢绖⒉┦渴莵碜鍪裁吹模F在特別歡迎她來看樹。她教我嫁接和栽培管理,嫁接的果子特別好,產得還多!”貴桑說。

截至目前,加查縣核桃種植規(guī)模已達4.5萬畝52萬余株,年產核桃1200噸,產值達8000余萬元;已成功篩選6株核桃優(yōu)良單株,建成1000余畝優(yōu)質核桃栽培示范基地?!笆奈濉逼陂g,當地沿江生態(tài)走廊種植項目種植核桃10余萬株,既固土防沙,又為當地群眾帶來收益,實現生態(tài)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。

“95后”基層干部張榮層自2022年扎根加查。據他介紹,村民參與嫁接技術培訓超過500人次,其中不乏傳統(tǒng)種植戶。如今,雅魯藏布江沿岸連綿的生態(tài)核桃林與江水相映成趣。

加查的核桃苗除了供應當地的綠化造林和產業(yè)發(fā)展,還被運用到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中。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作為西藏規(guī)?;襟w造林的重大生態(tài)修復工程,自2022年以來,累計完成營造林近70萬畝,造林整體成活率在85%左右。

“95后”闞思蒙是2024年“南北山綠化先進個人”,2023年初他擔任克日村1號片區(qū)現場負責人,片區(qū)海拔超3700米,造林面積達3169.8畝。

“什么樣的樹能在海拔3700米至4100米扎根?”在尋找苗源的過程中,闞思蒙輾轉200公里來到加查,找到了適合在高海拔片區(qū)種植的綠化核桃苗木。

“這些苗木不僅成活率高,其發(fā)達的根系還能有效固持土壤,防止水土流失。”闞思蒙說。核桃樹正在拉薩南北山上茁壯成長,構筑起綠色生態(tài)屏障。

從傳統(tǒng)種植到生態(tài)經營,從單一種植到系統(tǒng)修復,一批批年輕人扎根于此,為高原生態(tài)貢獻綠色“發(fā)展樣本”。(記者劉洲鵬 盧丹陽 蔣夢辰)

責任編輯:戴文慧

?
?
[ 資訊搜索 ]? [ 加入收藏 ]? [ 打印本文 ]? [ 違規(guī)舉報 ]? [ 關閉窗口 ]

免責聲明:
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、企業(yè)機構、網友提供和互聯(lián)網的公開資料等,僅供參考。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、觀點保持中立,不對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如果有侵權等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。



?
?

?
推薦圖文
推薦資訊
點擊排行
最新資訊
友情鏈接 >> 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