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曾多次參加農村調研,我體會到,做好農村調研,要多預想但不預判,多傾聽但不盲從,多思考但不盲動,重點把好五個關口。
把好主題關
農村調研的一大挑戰(zhàn)就是主題難聚焦,與其一個人苦思冥想,不如主動找老鄉(xiāng)聊一聊。在與老鄉(xiāng)聊天時我發(fā)現,不管老人還是年輕人,他們對農村感受最深的就是變化大,這樣可以聚焦到“變化”這條主線上,圍繞農村的變化展開調研,包括農村人口變化、農業(yè)生產變化、村居環(huán)境變化、農民精神面貌變化等。通過對變化的把握,從中確定主題,調研就有了針對性,對調研對象、調研內容、調研方式等也就有了基本把握,調研就能事半功倍。
把好政策關
農業(yè)農村政策是調研中繞不開的話題,比如一些農業(yè)補貼政策、農村宅基地政策、農村土地確權登記政策等,要求我們提前做好功課?,F在種稻谷、小麥、玉米等農作物有沒有補貼?補貼多少?哪些農田能種或不能種經濟作物?這些具體問題都需要熟悉相關政策。另外,調研中還會遇到政策被誤讀或存在執(zhí)行偏差的情況,要注意和老鄉(xiāng)講清楚政策的實際情況。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學習,對各項政策了然于胸。
把好研究關
調研時,我們看到了一些新的變化,要思考這些變化背后的原因,透過現象看本質。例如,某村現在有接近一半的人不在村里生活了,要么外出打工,要么舉家搬進城里。另外,現在村里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地種著小麥,大部分地種了櫻桃。之前“一畝一千全種糧”,補貼不高,賣價不高,掙不到錢;現在種櫻桃收益高,變成“一畝一萬不種糧”。那我們就要思考,為什么村里會有這些變化,變化會帶來哪些影響,有哪些伴隨變化出現的新問題需要認真了解,等等。
把好訪談對象關
訪談對象的選擇直接關系到訪談質量的高低,甚至直接影響到調研方向。訪談誰至關重要,訪談對象要有代表性、說明性。比如,想了解種櫻桃的情況,就要問種過櫻桃的老鄉(xiāng),包括掙錢的、虧本的。只有和虧本的老鄉(xiāng)聊,才能發(fā)現農業(yè)受天氣影響依然大、農業(yè)保險更加必要等。當了解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創(chuàng)業(yè)時,我想找一位有代表性的進行調研,通過和多位老鄉(xiāng)聊天了解情況,最后選擇了自主創(chuàng)業(yè)的小謝。她是外地嫁來的,做過多種工作,敢闖敢干,有個性、有主見,從過去的“趕集花錢”到現在的“趕集掙錢”,小謝充分展示出新時代農村青年的精氣神。
把好導向關
和老鄉(xiāng)嘮家常最容易聊出新情況,但聊什么、怎么聊就需要提前做好準備,應掌握主動權,把握好方向。比如,全村為什么開始種櫻桃,種糧和種櫻桃收入對比,種糧和種櫻桃都有什么政策扶持,等等。農村調研不僅要“身入”,更要“心至”,要“以百姓之心為心”,多站在群眾的立場和視角看問題,這樣的調研才能聽到實話、察到實情、收到實效。
秘書工作